學校簡介

真光簡史

本校校祖那夏理女士(Miss Harriet Noyes1844-1924),為北美長老會宣教士,於1872年,在中國廣州市創立真光書院,為中國婦女提供教育機會,並傳揚福音,是清代開始西化改革後,外國教士在華開設的首批女子中學之一。1935年在香港堅道設立真光小學。又於1947年增辦中學,定名「香港真光中學」。1951年遷往大坑道校舍,現設有幼稚園、小學和中學三部,學生人數多達二千人。

辦學宗旨

本著基督博愛精神,以基督教全人教育,使學生能有克己、求全、服務、愛人、信主、愛神的完美人格,切實履行校訓「爾乃世之光」的使命。

校園環境

1 / 13
課室
2 / 13
戶外操場
3 / 13
戶外操場
4 / 12
戶外操場
5 / 13
戶外操場
6 / 13
家長閣
7 / 13
多用途活動室
8 / 13
多用途活動室
9 / 13
多用途活動室
10 / 13
多用途活動室
11 / 13
多用途活動室
12 / 13
室內體育館
13 / 13
禮堂

學校編制

類 別: 私立非牟利半日制幼稚園
學生性別: 男女
班 制: 12班,上、下午各6班

上課時間:
上午班9:00-12:00(每週上課五天)
下午班1:00- 4:00(每週上課五天)

師生比例:1:9

教師資歷:
校長及教師共25人 碩士6人(24%)學士學位16人(64%)幼稚園教育証書3人(12%)

班 制

授課語言

主要為粵語,另有專科老師教授普通話及英語。

課程編排

以腦基礎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愉快環境下共同參與,提升專注力及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學校特色

1. 培育兒童「學會學習」的態度及能力,包括: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創意思考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解難能力和良好品格等。

2. 讓兒童在豐裕的環境及時間下掌握各項學習知識與技能。

3. 藉家庭與學校合作提升兒童的學習效能,建立兒童健全的自我形象。

教學方法

提供一些建設性的依據,以適當的提問及環境佈置刺激兒童學習的興趣。
.以兒童為中心,因應兒童的學習興趣延展其探索。
.給予兒童充份的探索空間及經驗
.鼓勵兒童發表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並給予機會表述探尋或學習的經驗。
.透過家校合作以延展兒童的學習
(重視兒童學習的過程,兒童從活動中體驗、發現、建構知識,並從遊戲中養成守規、保管物品的良好習慣及自理能力,保持有始有終的學習精神。)

學習方式

利用綜合教學模式和腦基礎教學,透過全班、小組討論、二人分享、觀察及探索等活動,讓幼兒獲得學習經驗。
融入「設計活動」方式及「高廣度課程」設計理念,讓兒童有足夠機會學習計劃活動,操作實踐,反思檢討而達自我改進。

英語教學

普通話教學

學習評估

持續性觀察記錄兒童的身心發展

升學概況

*本校高班學生須報名、通過幼稚園校本評核及真光小學面試評核,方能升讀真光小學一年級。
*小學部畢業女生大部分能升讀本校津貼中學部;男生多升讀英文中學。

家庭與學校合作

本校著重家校合作,經常透過不同的形式(包括分享交流、觀課、聯誼……等)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方針及明白兒童的發展,與老師同心培育兒童。並分別為各級舉行家長專題講座,加強家長認識兒童成長階段的特徵及學習模式,從而掌握培育子女應有的態度及方法;又舉行多項親子活動,包括親子郊遊、親子遊戲日、親子春節聯歡等;並每年公開選出每班兩位家長代表組成小組,策劃及推動家校合作活動及與家長聯絡,以達致「父母老師同一心,孩子歡樂日日新」的目標。

校董會

Dr. Tso Wong Man Yin 曹王敏賢博士 (Chairman)
Mr. Tsoi Hak Kong, Herbert 蔡克剛律師 (Vice Chairman)
Dr. Lee Ching Yee, Jane 李正儀博士 (Supervisor)
Mr. Ko Ying 高膺先生
Mrs. Lai Pang Sze Mui 黎彭思梅女士
Prof. Shen Shir Ming 沈雪明教授
Mrs. Chong Wong Chor Sar 張黃楚沙女士
Mr. Cheng Yan Kee 鄭恩基先生
Ms. Man Yuk Ming, Arita 萬玉鳴女士
Ms. Kwan Suet Ming 關雪明女士
Dr. Chan Wong Lai Kuen, Anissa 陳黃麗娟博士
Ms. Wu Wen Poh, Wilma 吳文璞女士
Ms. Law Ka Man 羅嘉雯女士
Dr. But Yiu Kuen, David 畢耀權醫生


香港大坑道50號


2577 3569